金融海嘯,百業蕭條,各式零售商舖紛紛搞噱頭留客。而繼耳熟能詳的「一蚊雞」、「一蚊叉燒飯」和「一蚊鮑魚」後,週前竟然還出現了「一蚊首日封」!
當然,今次攪「一蚊首日封」大傾銷的並非香港郵政局,而是積極推廣集郵風氣的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是坊間少有設立郵品販賣專櫃的書局,而且還會推出一些獨家郵品,當中尤以首日封佔大多數。所謂「首日封」(First Day Cover)本來是指郵政機關為新郵票所發行的官方信封,供集郵愛好者在新郵票發行的首日張貼郵票,作蓋銷首日印戳之用。發展至後期,不少集郵團體如中郵會等,都會為新郵票自已設計並發行首日封,實行與官方的首日封並駕齊驅,行間就稱之為「私封」。再接下來,一些民間機搆為了個別誌慶,也會在非新郵票的發行日自己印製私封,隨意貼上足夠郵資後便在特定日子到郵局打印蓋銷以作紀念,這就成為完全與新郵品發行無關的另一種民間製首日封。而今次商務印書館「割喉式」甩賣的首日封,大多數就是屬於最後者。
上週末走上銅鑼灣商務的郵品專櫃,在那堆「10元10個」的陳年首日封中,最先吸引我的就是上面的「商務印書館一百週年紀念封」。紀念封乃係紀念商務印書館開館一百週年而印製,上附兩枚內地郵票,印戳是1997年4月8日在北京打的。相信除了商務印書館外,沒有機構會銷售這個私封,因此成為了我的首選購買目標。
而接著令我愛不惜手的,就是兩封一套的八八年郵籤發行紀念金封。郵籤其實是一種電子郵票,早年可以在兩間郵政總局門外的自動售賣機投幣購買,面值由一角至百元不等,數額任君按鍵選擇,是頗具特色的另類郵品。自十數年前郵政局停止發行郵籤後,近年的集郵人士開始對郵籤產生濃厚興趣,與郵籤有關的郵品亦水漲船高。此兩款由商務自行印製的燙金首日封,一封貼有1988年8月31日以前四款舊通用面額郵籤,並蓋上集郵組8月31日尾日印;另一封則貼有1988年9日1日開始通行的四枚新面額郵籤,並蓋有9月1日尖沙咀總局印戳,均甚具收藏價值。
至於第三套特價首日封,就是商務印書館為一力九七年香港政權移交暨商務印書館百年館慶而印行的「彪炳千秋」紀念封。紀念封一套兩款,一款以黑白印上香港日景,上面貼有一枚$1.3女皇頭郵票,蓋銷日為1997年6月30日,名為「揮別落霞」;而另一款則印有彩色的香港夜景,上面貼有一枚$1.3的過渡期郵票,蓋銷日為1997年7月1日,名為「再現朝暉」。雖然我手上已有大量紀念九七政罐移交的郵品,但為了湊數,便一拼將之買下。
跟著下來,第四套首日封是商務為「區局九八」和「區局九八------大龍郵票展」而印行的燙金紀念封。顧名思義,這對金封的主題慶祝前局域市政局九八年局慶,而「大龍郵票展」則是當年局慶的其中一項活動。紀念封整體設計予人豪華的感覺,「大龍」封還印有燙金的清代郵票大龍紋,充分表達了郵票展的主題。不過要說這對金封最有價值之處,當然要數封上早已成為歷史的市政局局徽了。至於封上貼有的郵票則是九八年發行的香港風箏$1.3票,蓋銷日期為1998年11月27日。
選了七個封,所剩下的選擇已不多了。至此我又選了一張「中國經典人物郵展」紀念封。雖然,這個為1998年4月23日小型郵展而發行的首日封並沒有甚麼大的紀念價值,但封上印有多個中國名人肖像,而這些人物肖像均來自中國郵政歷年來所發行過的郵票,正好配合我的集郵喜好,因此亦順手把它購下收藏。
到最後兩個首日封,我的選擇是一套商務印書館為慶祝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中國郵票展覧而印行的紀念封。兩個首日封的蓋銷日均為2004年9月30日,俱打上集郵組青馬大橋印戳。較值得一提的是天安門封上貼的乃係一枚「心思心意」個性化郵票。所謂個性化郵票,即是郵政署會協助任何人士把自己的肖像或設計圖樣印在一套官方正式發行的郵票附票位置,只要撕郵票時連同附票部份一拼撕下,那麼便成為一張獨一無二的「自家郵票」,十分具噱頭。而商務印書館這枚個性化郵票的附票部份,則印上了書局局徽和「服務香港九十年」的設計圖樣,貼在55週年國慶封上,無疑又為首日封多添了一重紀念意義,可謂一封多誌,亦使之更具收藏價值了!